>> 參政議政
更多>>>> 新聞動態
- 06-30市委第一巡察組向市僑聯黨組反饋巡…
- 07-162025年“親情中華·中國尋根之旅”…
- 07-092025年“親情中華·中國尋根之旅”…
- 07-03益陽市僑聯組織召開2025年上半年全…
- 06-30暖僑心 訪僑企 促發展:益陽市僑聯…
- 06-28益陽市僑聯開展基層組織建設調研活…
- 04-29益陽市僑聯召開四屆二次全委會議暨…
- 04-16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…
關于鞏固民間文藝社團、扶植民間文藝人才之建議
關于鞏固民間文藝社團、扶植民間文藝人才之建議
桃江縣僑聯 彭志勇
我縣文聯系統有文學、美術、攝影、書法、戲劇、音樂、舞蹈、民間文藝、詩社、孔子學會等12個文藝社團會員單位,廣大文藝工作者把握人民需求,以充沛的激情、生動的筆觸、優美的旋律、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,是一股繁榮本土多元文化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生力量。為此,建議有四:
一、要切實規劃管理民間藝術團隊,配合縣里的“送戲下鄉”活動,真正讓農民能在家門口看到好戲、聽到好聲音。
二、要著力挖掘地方歷史人文,突出地域文化特色。如馬跡塘的“馬跡塘故事”,大栗港的胡吶喊,石牛江、高橋一帶的花鼓戲,三堂街、修山的硯雕文化、農耕文化,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財富,值得珍惜、保護和傳承。
三、要建立民間藝術人才庫。通過設立培訓基地、舉辦中青年培訓班,注重花鼓戲、胡吶喊、“馬跡塘故事”人才的培養,開展演藝比賽大賽,拔優秀人才。同時,還要大力察訪、發現、培養、扶植民間文藝人才,如出了成果的鄉土作家、田園詩人、硯雕技師、竹工藝師,這些體制外的人在文化階層屬弱勢群體,從底層奮斗出來已經有了一大把年紀(50歲左右),建議為他們建立民間藝術人才庫,同時考慮一下這些人年滿60歲后的相關待遇(可否參照村支書退休待遇)。
四、要加大文聯下屬文藝協會的資金投入。鞏固農村文化陣地建設,離不開文藝協會貢獻文藝力量。比如今年7月18日舉辦的抗洪救災攝影展、10月13日舉辦的“桃江砥勵奮進的這五年”五大建設大型圖片展、10月27日組織的重陽節送戲進龍溪、11月1日文藝志愿者在桃谷山小學掛牌成立國學、寫作、書法、美術、舞蹈傳習基地、11月本土原創花鼓戲《桃花戀》的公演等等活動,都是縣委宣傳部、縣文聯組織各協會推出的重頭戲。縣文聯下屬10多家協會,每家協會擁有80-120以上骨干會員,縣財政每年撥給每家協會的經費僅1萬元,十分有限。建議對12個協會增加經費,給予保障支撐,這樣,協會對推動本土文藝的發展和繁榮無疑將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。
本文網址:http://www.0731ky.cn/Political-participation/379.html